如何选择这四种含盐废水预处理技术呢?
目前,在我国,要求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回收利用废水,并实现“零排放”的要求,以满足和地方的环保要求,树立企业的责任形象。在这其中,含盐废水的预处理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废水预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步骤是否能够连续稳定运行。良好的预处理工艺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零排放技术的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零排放技术的运行周期,同时减少清洗药剂的消耗和反渗透膜的不可逆损伤。
一、添加药剂混合沉淀和气浮是传统的工艺。
在含盐原水的COD浓度低于5000mg/L,并且对结晶盐质量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传统工艺通常是先经过"调节-加药混凝-气浮、沉淀"预处理,然后进入"蒸发浓缩结晶除盐系统"。这种方法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但结晶盐的质量较差,销售困难。
二、铁碳微电解-芬顿催化氧化技术
铁碳微电解是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它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在不需要外部电源的情况下自行产生1.2V电位差,来进行废水的电解处理。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三、我们可以采用臭氧、催化和混凝的复合预处理工艺。
通过使用臭氧作为强氧化剂,结合复合硅铝基催化剂和混凝剂,在特定环境下进行交联协同反应,能够有效地断开废水中的环链和长链,从而提高废水的生化处理能力。
四、双膜法预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可以通过使用孔径在20到2000Ao的半透膜进行超滤,来集中浓缩液中的蛋白质、各种酶、细菌等胶体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同时,水、溶剂、小分子和形成盐的离子可以透过膜进入水中。
由于水的减少而盐的含量没有变化,导致水中盐的浓度增加。此时我们使用孔径在1-20Ao的半透膜进行反渗透,截留住无机盐、糖类、氨基酸、BOD、COD等物质,只有水和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另一侧。盐的浓度在浓缩液中进一步增加,然后通过蒸发结晶除去盐。
对于含盐量低于5000毫克/升且水量较大的废水,可优先考虑采用双膜法进行处理,随后再进行浓缩处理,以达到除盐的效果。
pH值高于5且含盐量超过5000mg/L的废水,可以选择臭氧/催化/混凝等复合预处理工艺。
如果含有高盐原水颜色深或者氨氮含量高,就需要单独进行脱色和脱氨处理。